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觉到恶心?

在灵长类动物的大家庭里,从威猛的大猩猩到机灵的猕猴,再到我们人类,都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雌性成员似乎更容易产生那种让人皱眉的“恶心感”。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研究人员似乎找到了背后的科学依据。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调皮的孩子带回了一只满身跳蚤的小狗,或者把泥巴踩得满屋都是。爸爸可能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妈妈却会立刻启动“全面消毒模式”,这时候,家里往往会响起一阵欢笑。其实,这种看似刻板的家庭反应,背后竟然藏着科学依据。科学家们发现,在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多种灵长类动物中,成年雌性确实比雄性对恶心事物更加敏感。

比如说,雌性灰鼠狐猴和日本猕猴看到被污染的食物,往往会敬而远之;而雌性西部低地大猩猩和东非狒狒,则会主动避开那些皮肤有感染的同类。这是为什么呢?科学家们解释说,这样的挑剔行为,其实能帮助雌性降低从寄生虫感染到性传播疾病等多种疾病的风险。

法国图卢兹高等研究院的认知生态学家塞西尔·萨拉比安更是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观点:雌性这种对恶心的累积反应,比如对食物更加挑剔,尽量减少与感染源的接触,可能是雌性灵长类动物比雄性更长寿的秘诀之一!

萨拉比安认为,“恶心”其实是一种保护机制。在她的研究生涯中,她观察到雌性猕猴在觅食时会更加小心谨慎,比如会把找到的橡子擦干净再吃,而雄性则往往不那么讲究,甚至几乎不看就直接往嘴里塞。结果,雌性猕猴感染土源性线虫(一种通过粪便传播的肠道寄生虫)的几率明显低于雄性。

当然,恶心感也不是万能的。在坦桑尼亚,雌性橄榄狒狒会拒绝与感染梅毒螺旋体的雄性交配,因为这种细菌会导致非常恶心的病变。而在刚果共和国,雌性西部低地大猩猩看到雄性面部出现苍白斑块(梅毒螺旋体感染的迹象)时,甚至会选择离开群体,去寻找更健康的伙伴。这些例子都说明,恶心感在灵长类动物中确实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卫生习惯。

为了进一步研究恶心感的作用,研究人员还进行了有趣的实验。他们给猕猴提供了放在粪便堆上的不同食物,结果发现,虽然有些猕猴会抵挡不住诱惑去吃粪便上的麦粒,但当食物换成热量更高的花生时,就连雌性猕猴也忍不住“破戒”了。萨拉比安笑着说:

“看来,当食物的诱惑足够大时,就没有谁能完全避免了。”

说到研究人类的恶心感,那就得更加小心谨慎了。毕竟,我们不能直接给志愿者提供带有粪便的食物。于是,研究人员换了一种方式,他们向志愿者展示可能让人恶心的场景图片,或者让他们想象一些令人不适的场景,比如赤脚踩到粪便、在食物中发现虫子等,并要求他们按数字等级评定自己的恶心程度。结果发现,女性在这些评定上的得分普遍高于男性。那么,恶心感真的能保护人类健康吗?

科罗拉多州科罗拉多斯普林斯大学的生物人类学家塔拉·赛蓬·罗宾斯和她的团队在厄瓜多尔的一个土著群体舒阿尔人中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那些对恶心场景反应不那么强烈的人,更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虽然这项研究没有发现性别差异,但罗宾斯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参与者的年龄范围较广,且随着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人们对病原体的警觉性也在提高。

罗宾斯解释说:

“基本上,你对环境的控制能力越强,你就越容易对潜在的危险感到恶心。因为恶心感就像是我们免疫系统的前卫,它会提醒我们远离那些可能对我们造成伤害的事物。”

最后,萨拉比安强调说,雌性对潜在感染源的谨慎态度从进化角度来看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雌性负责生育和照顾后代,所以她们需要更加小心谨慎地保护自己免受疾病的侵害。而这种恶心感不仅能在怀孕期间提供额外的保护,还能帮助母亲将健康传递给下一代。

虽然我们对恶心现象进行了很多理性思考,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恶心感确实是一种很难轻易摆脱的情绪。萨拉比安在接触了各种恶心刺激物十多年后表示:

“我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厌恶这些事物。因为我已经更加意识到环境中可能让我处于危险之中的事物了。”

看来,恶心感不仅是我们身体的一种保护机制,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固定链接:https://blog.musway.net/2024/5806.html

转载声明:本站文章若无特别说明,皆为本站原创或首译,转载请注明来自:宠宝奇缘。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